紧固件用PAG淬火介质的名称及使用
发布时间:2008-02-13
发布者: 张力 专家
阅读量: 5704
评论数: 5

PAG是英文名称的缩写,在英文中PAG有三种写法,详见表1。
  表1PAG名称的中英文对照


英文名称

中文译名

 

Poly alk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聚氧化烷撑,聚烷撑二醇,聚二醇

Poly alkylene glycol ether

聚醚, 聚二醇醚

Polyoxyethylene-propylene polyether

聚氧乙烯、丙烯聚醚

  由于中文译名的混乱,尤其是译为聚乙二醇更不规范,因为在中文中已有聚乙二醇(PEG)。所以不如干脆译为PAG。PAG是聚氧化乙烯和聚氧化丙烯的共聚物,调整两者的比例,可以得到70~88℃的逆溶点。逆溶现象指的是:随温度的上升,溶解度下降,所以称为逆溶。到达某一温度时溶质开始从溶液中析出,该温度称为逆溶点。由于逆溶性的存在,工作在淬火时,经过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后,工件周围的液体温度高于逆溶点,PAG析出并在工件表面形成一个PAG的溶质膜。PAG的浓度越高,该膜就越厚,溶液从工件吸热的能力就越差。这就是PAG降低低温区冷却能力的机制,即控制PAG的浓度就可以控制PAG溶质膜的厚度,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低温区冷却能力。
  引起紧固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在钢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MS)点及在此以下的温度范围冷却过快。由于这样的原因,水溶性淬火介质通常就以零件冷却到300℃时的冷却速度来表示该淬火液的冷却特征。考虑到高强度紧固件多数选用中碳结构钢的MS点在300℃附近,故选用好富顿AQ251等PAG类淬火液。简单说,它在300℃冷却速度低,其防止螺栓淬裂的能力就强,而在300℃冷却速度高,其淬硬能力也高,当然螺栓淬裂倾向大。PAG淬火液的使用特点是冷却特性可调,浓度测控容易。由于液温对冷却特性影响较大,使用PAG淬火液时,应当配备完整的循环冷却系统,以便在使用中调节液温50℃以下正常使用。浓度一定时,液温升高冷却速度会降低。为了获得尽可能前后一致的淬火冷却效果,应当将淬火介质的温度控制在更窄的范围25℃--35℃,如果由于天气原因,严格控制液温有困难,也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来调节淬火冷却速度。比如,夏天气温高,冷却系统一时不能将淬火液温度降到规定范围,可以向其中多加些自来水,以便提高淬火冷却速度;冬天液温过低,可以靠通入高温水蒸汽加热淬火液或通过提高浓度来降低淬火冷却速度。
  一些含碳量低≤0.20%-0.35%的碳素结构钢,淬透性差且形状简单的螺栓、螺母的调质淬火,往往可以用自来水,可以节省生产成本。作为淬火介质,自来水的冷却特性是:工件处于高温阶段时冷却得很快,而到了工件处于低温阶段时冷却得也很快,冷却速度快可以使淬透性差和大规格的紧固件淬硬,并获得较深的淬硬层,这是自来水的优点。但是,用自来水淬火有三大缺点:第一是低温冷却太快,使多数钢种和螺栓容易发生淬裂;第二是螺栓低温阶段冷却太快,细长的规格和较薄的部位容易因为入水方式不当而发生淬火变形。第三也是不少人容易忽视的缺点,随着水温升高,淬火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会逐渐增长,且工件处于低温阶段时的冷却速度也逐渐降低,由于这种原因,小规格螺栓、螺母较密集的堆放方式入水淬火时,堆放在外面的螺栓接触的水温低,而堆放在内部的螺栓接触的水温高,从而外部的螺栓经受的冷却快,淬火后硬度高,并容易淬裂,堆放在内部的螺栓经受的冷却慢,淬火后硬度低,螺栓堆放得越密集,淬火时水的流动越不通畅,这种差别就越大。
  选用自来水作为淬火介质时,应当扬长避短,设法控制好水温,一般在15℃--30℃,可通过强力搅拌促使淬火介质通畅地从螺栓之间流过,以减小内外部水的温差。

 

全部评论 共 5
评论者:张 皓
好文章,,。张力老师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2011-08-08
评论者:郎雪
水淬能淬8个以下的的螺栓吗?无论多长,为什么?
2008-10-16
评论者:牛
受用
2008-03-24
评论者:牛
受用
2008-03-24
评论者:网友
通过强力搅拌促使淬火介质通畅地从螺栓之间流过,以减小内外部水的温差。
2008-02-19
评论 |
请先登录后再进行评论,前往登录
业务联系/技术支持
公司名称: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38861363 38861343
电子邮箱:info@jzzfastener.com
QQ:1767548327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法律声明: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供货、需求、合作、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210752号丨备案号:粤ICP备090297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
技术支持: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Golden Spider Network Co., Ltd.